咸子情
2011-04-08 10:15:04   评论:0 点击:

在传承中力求突破
在创新中挑战自我
    佛壶,龙壶创作体会
      江苏宜兴咸子情紫砂艺术中心 咸子情
紫砂陶艺熔铸八百年文明,吞吐八百年人文,滋润八百年生活,成为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艺术宝基。驀仿,复制经典作品,是一种不可缺的基本传承方式,而创作新品,努力运用纯正的紫砂陶艺的制作技艺体现紫砂陶艺内在的传统神韵和时代气息,则是一种更为重要的传承,是传统的生活所在,魅力所在。我生长在中国陶都这块福地,自1985年缘结“五色土”,曲指已有二十六年,对经典作品心摹手追,经年累月,取的一些心得,并努力遂循“厚积薄发”,“慎思敏行”之道,选准题材,创作新品,以促进自己在“传承”上有提高,突破。近几年,在“甘露茶具”和“龙头老大”壶的制作过程中,求索不已,尝尽甘苦,作品得到业界和茗家的认可,紫砂陶艺的“修炼”上有了新的领悟。
说起“甘露茶具”的创作起因,也属偶然。游寺庙,参神佛,既渋信仰,又涉文化,更涉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因而“偷得浮生半日闲”时,也爱去寺庙点上一支香。某日在一寺小坐,松风伴佛音,茶香绕清泉,五蕴俱寂,心旷神怡,忘我之际,忽生一念:人说“禅茶一味”,何不壶佛一体,抒发一个紫砂艺人的虔诚之心?!有了这个主意,就思考主题。观音菩萨持净瓶洒甘露,大慈大悲。普渡众生,在众佛陀中最具东方文化风采,最受信徒顶礼膜拜,以观音为题,制“佛壶”,妙哉妙哉!!
做这把佛壶,对我壶艺是一个挑战。佛壶有一些现成的制作范本,一是取佛家的冠帽,钟磬,钵盂等法物法器为型,二是刻凿塑贴佛陀形象以装饰,三是以写实佛陀形体作壶。我思考再三,踌绪难诀,之后想到根艺奇石的审美之道,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根艺奇石是天地孕育,岁月磨砺而成的自然之物,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佛壶在“意象”和“抽象”之间定位,在“写神”和“实用”和谐统一中抓到了切入点。经过反复推敲,以起伏的块面和修长的线条作不规则的自由组合构成壶的主体,依稀呈观音之态,端庄中含婀娜,隽秀中蕴宽容;壶把似衣妜裙带飘逸,壶嘴则取自观音手持长劲净瓶之形,握壶而倾,则满瓶满壶的“甘露”汩汩而出,滋润心田;茶杯作水滴状,茶碟浅平似波纹漾起;名之为“甘露”茶具,为观音作更为诗意的间接点题。这种“天然”“模糊”造型,虽没有刻划眉头眼络,四肢躯体的实态却焕发着观音菩萨的“精,气,神”,摆脱了“写实”对审美想象的拘束,开拓了审美想象的空间,只要心中有佛,眼里的观音就千姿百态,心中的佛陀就千仪万容。制作中,最难的是粗细的协调,虚实的和蔼,形神的统一,必须把握尺度恰到火候,线条灵动而不放纵,块面柔和而不板滞,形体洒脱而不粗野。在一年多的捏塑中,我不断调整,不断修改,终于逐步找到感觉,得心应手,把心中的感悟,手中的感触,凝结成陶艺的一泓“甘露”,为观音捧上一瓣心香。
“龙头老大”紫砂壶,可以说是跟着时尚,跟着市场走的产物。收藏者有各种不同的需求,特别是一些从积极意义上去理解的成功人士和强势人物,偏好收藏气势足,力度大的紫砂陶艺。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对龙的艺术造型一向钟情,以龙为题材的壶很多,也存在一些关于“雅与俗”的议论,通俗不等于庸俗,况且也一直有“俗中见雅”,“雅俗共赏”“大俗大雅”等美学观念,李连杰说过:“不要论什么拳高什么时候拳低,不管什么拳种,你炼高了都高,炼差了都低”,我打造“龙头老大”壶有一份“走进去,打出来”的创新渴望。“龙”壶走写“实”之路。龙是有神奇力量的吉祥动物,是中国人用情感和文化塑造的精神图腾。写“实”的龙既是自然界并不存在之物,具有主观抽象性,又是赋于“鹿角,马头,鲤须,蛇身,鱼麟,鹰爪”等真实动物的“部件”融合一体之物,具有客观实体性。龙壶旨在塑造栩栩如生的龙来表现龙的精神。我在构思中,把昂扬的龙头作为壶嘴,把矫健的龙体曲折盘旋成壶身,劲的龙尾顺势化作壶把,通过龙的整体完整,和蔼贯通,细部严谨,鲜活生动,突出刻划了“理想动物”自身的美感。龙壶旨在塑造龙的精神文化“生态环境”来烘托强化龙的威仪。我从故宫丹墀石刻,清代官服“补子”,玉石雕和漆,木雕等艺术中汲取营养,设计了拥簇巨龙的海牙江涛,巨龙踏波腾浪,鼓涛驱湖,加上艳艳红日和烈烈焰珠,通过传统装饰纹样营造了古典庄严的品格和时尚活跃的氛围,有云蒸霞蔚,气象万千之感。龙壶造型复杂而不芜杂,结构设计是关键,而制作技艺也是决定成败的因素。我努力运用传统技艺精心塑造,力求处处到位,一丝不苟,下足功夫,力争完美,壶坯从泥凳到泥缸,拿进拿出实足有个月,在艺术欣赏性和实用功能性,陈设性和把玩性的浑然一体上反复推敲,仅“龙头老大”壶呈现气息华美,气势雄壮,气场生动,气度恢弘的效果。
“甘露茶具”和“龙头老大”壶有不同的艺术旨趣,在同期制作的过程中,对传承和创新进行了多角度的思考,这对我是很大的挑战,但在自我挑战中,也获得了很大的乐趣。哲人说:“有志者,事竟成。”我愿意在不断探索的自我挑战中实现自我提高和更新,拓宽紫砂陶艺之路。


 

错误报告  分享到: